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2017-2018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排名第八

时间:2017年04月11日   浏览:

2017年1月12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发布了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共涉及523个本科专业。其中,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进入国内前十,排名第八。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于2005年开设,自开办以来,紧紧围绕“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专业方向,积极开展学科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致力培养从事文物保护、展陈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以甘肃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着力发掘彩陶文化、石窟文化、丝路文化、敦煌学、简牍学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优势导向,形成了《壁画泥塑保护》、《陶器制作工艺》、《土遗址保护》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体系课程。2014年,“无机质文物保护材料”被天水师范学院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15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发展,该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天水师范学院“青蓝”人才工程项目1项、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取得了 “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石质文物的氟磷灰石仿生封护关键技术研究” “古代建筑基本材料(砖、瓦、灰)科学化研究”,“新型自凝性纳米氟磷灰石露天石质文物加固保护材料研究”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New Journal of Chemistry》、《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敦煌研究》、《档案学研究》、《档案管理》、《中原文物》、《西北大学学报》等国内、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认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加强与各级文博单位的合作交流促进实践教学发展。目前建立麦积山石窟、天水市博物馆、大地湾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四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本着“突出应用、服务社会”的方针,多方面、多渠道安排学生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工作中去,如参与麦积山石窟洞窟测绘工作,完成50余座洞窟共100余幅洞窟平、剖面图及雕塑病害测绘图;参与瓜州东千佛洞石窟壁画修复工作。完成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新野县博物馆73块汉代画像砖的修复;参加湖北襄阳市老河口市薛集镇小王堰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参加吉林省龙井市日本间岛旧址展示馆的勘察测绘及建筑物病害保护方案的撰写等。学生在实地工作中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受到合作单位的肯定,成为继续加强与文博单位全面深入合作的动力。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探索学生就业发展途径。目前,该专业累计毕业生数264人,分别在西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研究所、马家窑文化彩陶研究院、天水市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定西市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阿克苏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从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获得用人单位好评,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单位骨干中坚力量。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发展深造,其中2016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全校各专业第一,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985、211知名高校研究生累计80余名,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勤奋好学的态度,受到学校导师的赞誉,部分学生继续深造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经过数年发展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信心十足。在我校转型发展、建设地域性高水平应用大学型的机遇之下,在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将凭借东风,继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将该专业办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并在全国及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