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溅射靶材高纯金属制备关键技术团队致力于产学研合作提升、产教融合深化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高质量配合学校科研成果产出,高效拓展成果转化转让渠道。针对我国石油基减水剂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无法推广应用的问题,前期课题组研制的系列化低成本高性能农作物秸秆基减水剂,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和生物质资源的发展战略,具有潜在的工业化价值和应用前景,目前已与中铁二十一局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有望在兰州新区建成全国第一个秸秆基减水剂产业化试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团队初步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学校与企业为一体的育人模式,助力学校向应用型大学快速发展。
团队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三进”要求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切实加强课程管理,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教书育人成效显著;积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教师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效果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团队于2020-2023年指导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及西北赛区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
团队积极致力于科研工作,在承担项目方面,主持4N5高纯钴制备技术产业化(成果转化项目,甘肃省科技厅备案编号:2016620111000199)(独立,20万),6N高纯铜制备技术产业化(成果转化项目,甘肃省科技厅备案编号:2016620111000198)(独立,22万);甘肃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适于西北地区的抗泥抗盐型低成本高性能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1项(排名第1,3万);天水市科技局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作物秸秆开发用作新型水泥减水剂的关键技术工艺研究》1项(排名第1,5万);5N高纯钴电解精炼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甘肃省科技厅备案编号:2019620001000427)(排名第1,220万);企业横向课题《高纯锇粉检验测试年度合同》1项(排名第1、25万)。在论文方面,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在专利发明方面,授权发明专利20件、实用新型专利50余件;在经济社会效益方面,作为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其中《4N5(99.995%)高纯钴制备技术》和《6N(99.9999%)超纯铜制备技术》,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在金昌顺中高纯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转让并实现产业化生产;《5N(99.999%)高纯钴电解精炼技术》,于2019年成功转让于北京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转化金额总计为262万,目前已全部转化实施,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5亿元。